2021
08/01 2021-08-01
為什麼純釀醬油的價格,在市面上會有如此大的差異?

  相信只要有在煮菜的人一定都會這個疑問,同樣容量的醬油有些要200元以上,有些只要60元就好,其實主要原因就在於原料狀態,其狀態可分為脫脂大豆(豆粉、豆片)與全豆(完整的豆子),通常脫脂大豆由黃豆而來,而為了增加經濟效益,整顆黃豆會先製作成大豆沙拉油,其剩下的脫脂大豆(單純只有蛋白質)剛剛好可以拿來製作醬油,這對廠商以及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種雙贏的局面,廠商原料成本低,消費者買到的醬油價格低又好吃(釀造的好,含氮量高,鮮度就高)。

  重點來了,台灣有一種傳統醬油,其主要原料為黑豆,但問題是,黑豆不像黃豆一樣,黑豆壓榨出來的油很苦,在沒有市場的情況下,根本不會有業者願意將黑豆做成沙拉油後,再利用其剩料來製作醬油,所以我想說的是,台灣的傳統黑豆醬油一定都是整顆豆子釀的,當然,台灣也有很多傳統醬油都是以整顆黃豆釀的,其實只要是以完整的豆子去做釀造,其成本一定比較高,再加上釀造的時間長短,以及豆汁濃度的高低,就會造就純釀醬油的價格有著天和地的差別。

  而我一直認為,黑豆醬油市佔率低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,因為其價格本身就比較高,但不正常的地方是,部份的醬廠為了與量化的純釀醬油拼價格(沒有要攻擊的意思,目的是為了提供傳統醬油產業有一個共同發展的方向),可能會降低豆汁濃度,或者縮短釀造時間,這導致了台灣傳統醬油在風味上,無法與量化醬油之間產生顯著的區隔,當風味沒有差異時,自然會使得我們落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,所以在我們無法降低成本的情況下,我認為,台灣傳統醬業的發展勢必走向精緻化,並透過全豆醬油的優勢-香氣,一舉擺脫醬油的價格戰。

那該如何精緻化呢?

第一、逐一整理台灣現有醬廠的發展沿革、製作過程、產品風味描述以及料理實際使用方式,重點在於建構出一個平台,讓產消之間的資訊對等。

第二、建構屬於台灣醬油飲食文化的分類系統,了解產地、發酵麴菌與媒介、釀造手法,最後與風味之間的關係。

第三、透過策展或書寫成書,讓醬油的知識體系慢慢進入一般大眾的飲食概念裡,最後有條理地讓大家知道不同風味與鹹度的醬油,會對應到不同料理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