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
03/14 2024-03-14
/我不像職人,比較像是一個無法被定義的藝術家/

  不是自負,而是對自己曾經困惑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  全心投入做醬油僅僅7年的時間,我發現,做一瓶好的醬油,與我心中所謂的自我實現還有一段很遙遠的距離,這個感覺讓我矛盾了好幾年,因為爸爸教我的,就是把一瓶醬油的品質做好就好,確實偶爾也會因為幾位客人說我做的醬油好吃而感到開心,但我的心底總覺得少了什麼。

  很多人告訴我,這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,但我的潛意識告訴我,「我並不想只做好一件事,因為我有很多想法,我真正想要是,做好一件又一件的事」,使我自己生命可以達到一種飽滿的狀態,所以一直以來,我總覺得自己不像是個職人,這樣的感覺讓我非常挫敗。

  難得工作之餘,參與了克卜勒16B餐桌活動,很開心認識了皓福老師與永勝老師,談話中,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在做的事擁有非常純粹的熱情與堅持,皓福老師提及,像他們做餐飲,只要勤奮練習,技藝到最後大家都一樣厲害,而且誰教可能也沒有太大的差異,因為現在的網路很發達,誰都可以跟大師學習廚藝,到最後你會發現「為什麼」才是最重要的,為什麼你煮菜要用這個原料,為什麼餐點順序會這麼安排,為什麼你的餐廳想呈現這樣的氛圍,這個「為什麼」就是料理人的用心,也就是因為這個「為什麼」,同是一道料理,有人的就是如此與眾不同,有人的卻覺得少了什麼,但卻說不出來。

  永勝老師吃遍各地美食,想透過吃這件事,來觀察料理與盛器之間的關聯,這對他的創作非常的重要,不同的食物與量體,會影響我們盛具使用起來的感覺,但對他而言,除了美感的呈現、盛器的使用性外,還有更重要的是製作者的想法,「為什麼」而做也是永勝老師強調的,我想,這也是為什麼永勝老師親手製作的器皿,會讓使用的人感到溫暖的原因。那天吃完飯後,瞬間懂了什麼,在醬產業裡,我其實一直跟童話裡的醜小鴉有著同樣的心態,我覺得,我並不像全台各地醬廠前輩那般地對醬油專注,甚至感到羞愧,我沒有學術基礎,也很少再花時間探究,所以我說,我不是職人,但…我發現,當我透過實作經驗,承接爸爸25年的功力,我再花個5年把醬油最基礎的品質處理好後,我發現,我更想要關注的是醬油以外的東西,那些東西可能是蔭油的產業文化、黑豆的耕作方式、食農教育的轉化、增加與土地的連結,到最後我發現,

  「醬油早已成為了我思想上的載體」

  這也是為什麼說我可能比較像藝術家的原因,因為我想像中的藝術家,跟我目前為止所認識的藝術家,都是把自己的想法轉移到某一個媒材上傳遞出去,畫家會把自己的想法畫在某個平面上,音樂家會把自己的想法譜成一段樂曲,舞蹈家會把自己的想法轉換成肢體動作,而我是把想法灌注在醬油上,所以我可以告訴你,為什麼我會使用明鳳大哥的國產友善黑豆,為什麼我會支持光鏡的自然農法,為什麼我會想整理台灣蔭油的飲食文化,為什麼我們會用台灣的物產做風味醬油,為什麼在我還沒有做出產業成績時就敢走上TED講台,為什麼我們標籤設計需要富有美感,為什麼我們要把七十年前的老味道找回來。

  一旦這個「為什麼」找到了一個媒介轉化,那麼你就是一個藝術家。